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VIP免费
3.0 2024-01-08 9 37KB 9 页
侵权投诉
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样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
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文明”的本质,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把握和理解文明
的产生及演进。站在唯物史观高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
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契合及本质关联,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出面向世界、指向未来的文明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唯物史观
视野中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文明发展规律中认清
其生成条件、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增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自觉
及责任担当。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
马克思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的形态、演进并非
依循时间累积而自然形成的,也非依循精神想象而建构展开的,它是具体的、现实
的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展开的成果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华文明激
活”的当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在当代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果实”。从唯物史观视
野看,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自主活动”而非“精神进步”,是“交流互鉴”而非
“硬性教化”。它的生成是有条件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条件既有现代文明
生成的普遍性条件,也有中华民族历史承继的特殊性条件,是在一系列条件基础上
的创造性生成。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条件
中华文明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国文化生长的丰厚土壤,
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它回答着“中华文明从何而来”,也预示着“中华
文明到何处去”。中华文明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相互浸润下成长,持
续沿用的文字、独特的史学传统、融于民众生活的观念体系使其拥有持久旺盛的生
命力;在中华文明内部,各民族文化互通交往,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融摄欧洲文
明、佛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使其在互学互鉴中绵延不绝。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
中华文明虽历经劫难,但从未中断,并形成有别于其文明的精神特质和发展
形态。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文明结构影响看,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奠定了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的“质”的规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条件。
讲仁爱民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之核心。“仁者爱人”(《孟子·离娄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春秋繁露·仁法》)、“洵美且仁
(《风·郑风·叔田》)讲仁爱作为一种美德、一种政治观念、一种治
道反映着中华民族“人合一”“为”“由己度人”的宇宙观、政治观及
观,它内在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体性,使它与西方原子化个人主义、
主义现本质的别。“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以民为本”(《晏子春秋·篇问》)、“民为国基”(《尚书·洪范》)
民本为一种政治要求反映着中华民族始终有清的民本观,它内在规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的人民性,使它与本主义文明的“上”现本质的别。守诚
崇正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基石。“诚者天之道也;诚之道,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守诚信是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遵循的道德品质及价值
度,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一,融当代中华民族共体成
为规及价值要求。“莫贵于义”(《墨子·贵》)崇正彰显中华
民族追求公正、平等的精神基,它已升华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和合、求大同是中华民族精神特质
1
摘要:

习近平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样态。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文明”的本质,从现实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把握和理解文明的产生及演进。站在唯物史观高度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精神契合及本质关联,体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出面向世界、指向未来的文明形态的创造性力量。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审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利于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文明发展规律中认清其生成条件、内涵特质及价值意义,增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自觉及责任担当。一、中华民族现代...

展开>> 收起<<
讲稿: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doc

共9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分类:讲话发言 属性:9 页 大小:37KB 格式:DOC 时间:2024-01-08
/ 9
客服
关注